两次骨髓移植失败·全身如灼伤 4岁血癌童赴新治疗

许依嘉去年接受治疗后的样子。
(新加坡25日讯)4岁女童患血癌,两次骨髓移植失败,引发排斥情况,全身宛如灼伤,多器官出现炎症,跨国赴新治疗。
据《新明日报》报道,这名女童名叫许依嘉,来自印尼西加里曼丹坤甸,她母亲赵汝芳(35岁)受访时说,女儿自小就患有罕见的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。“1岁时,她就常盗汗;2岁后肚子肿胀,常喉咙痛、发烧,每个月都去看病。”
赵汝芳说,当地医生毫无头绪,只知道女儿的肝脏以及脾肿大,血小板计数异常低下,白血球则比正常水平高出许多。之后,辗转到砂拉越诊治后,才确定患有血癌。
受疫情影响,许依嘉的病情一度耽搁,直到去年3月疫情受控后,才到马来西亚雪州一家医院治疗。
期间,许依嘉多次化疗,长期住在加护病房。化疗后,许依嘉于去年8月接受了第一次骨髓移植,可惜经历长达两周的高烧以及腹泻,移植宣告失败。
同年11月,医生采用其他骨髓移植技术,许依嘉再次出现并发症和排斥现象。母亲说,许依嘉一度烧到42度,出现痉挛、腹泻、抽筋等情况,甚至必须注入吗啡长达三周,以减缓疼痛。“她泻肚子时,疼痛难忍,排出的都是血……”

许依嘉患病前的模样。
今年1月,许依嘉出现严重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(graft-versus-host disease, GVHD),影响了皮肤和内脏。该病症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严重并发症,重度的话,或会严重破坏皮肤细胞、肠胃道中快速生长的细胞以及干细胞。
许依嘉从头到脚都出现灼伤,脱皮现象,甚至流血。她的左脑、耳朵、鼻子、喉咙以及嘴巴都出现炎症,长达一个月都无法左转头部,无法起身或坐下,甚至无法言语,在病榻上躺了一个月。
赵汝芳说,天下父母心,无法忍受看见幼女受苦。每当女儿身体疼痛时,只能呐喊以及哭泣以抒缓情绪。
面对白血病,加上脾脏日益肿大,在医生建议下,许依嘉本月12日前到新加坡国大医院接受治疗。

赵汝芳(左二)分享全家福照片。
医药费约98万
治疗严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费用估计至少需要30万至35万新元(约98万至115万令吉),另加骨髓移植的费用30万(约98万令吉),父母目前为这笔数目烦恼,并通过众筹平台Give.asia发起募捐。
赵汝芳说:“我丈夫在家乡经营小本生意,我也没有工作,如今入不敷出。”她也表示,女儿目前在医院获得照料,必须依赖抗生素以及加强的止痛药控制病情,希望尽快获得治疗。
父母一年未见长女
父亲许进池(58岁)表示,他们育有2名女儿,去年起就带着小女儿出国治疗,至今已有一年时间没见到10岁的长女。
“大女儿现在已经10岁,由婆婆照顾,还好懂事听话,真的很想念她,一年没见到她了。”
法妇拒信ChatGPT判断“患血癌”医院一查:是真的

加恩赖特被诊断出霍奇金淋巴瘤,而此前她拒绝相信ChatGPT指她罹患血癌。(取自《每日镜报》)
(巴黎24日讯)法国巴黎一名女子长期出现夜间盗汗、皮肤搔痒、体重下降等问题,近期更恶化到胸痛、持续疲惫。
英国《每日镜报》报道,现年27岁的加恩赖特(Marly Garnreiter)打开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并输入症状后,被判断“罹患血癌”。她起初拒绝相信,未料到医院接受详细检查,还真的确诊血癌。
据报道,在2024年1月加恩赖特的父亲因大肠癌病逝后,她开始暴瘦、盗汗、皮肤搔痒。但当时血检结果一切正常,就连医师都认为,可能是她“悲伤过度影响健康”。
随着时间流逝,加恩赖特逐渐走出丧父之痛,但症状仍没有显著好转,“我问了ChatGPT,它说我可能有血癌。在抱持怀疑态度下,我一开始并没理会”。
去年圣诞节前后,加恩赖特明显感觉情况恶化,不仅胸口持续疼痛,而且总是感觉非常疲惫。她今年1月再度前往医院看诊,扫描结果显示其左肺出现肿块,进一步检查后确诊霍奇金淋巴瘤(Hodgkin's lymphoma),也就是一种血癌。
加恩赖特坦言,她一开始以为这些都是焦虑症症状,不仅对ChatGPT的回覆持疑,就连身边友人听了也不太相信,所以一直忽略警讯。
加恩赖特现已开始接受化疗,她说:“倾听我们的身体真的很重要。有时我们往往会与我们的内在自我失去联系。保持和谐一致是很重要的。”
新闻来源:ETtoday新闻云